不久前,斯坦利公司与美商网签订协议,通过美商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采购8亿美元的原材料,与此同时,斯坦利还对美商网进行了500万美元的投资。但是美商网在“春风得意”的同时,却明确提出,BtoB需要联合。
斯坦利是一家有150年历史的公司,是世界上著名的五金品牌,生产诸如钳子、门窗、打钉机等产品。相对来讲,斯坦利所从事的低附加值工具型产品,其行业竞争激烈,利润空间小,只能靠品牌效应和质量维持企业的发展。在欧美,像斯坦利这样品牌老、成本低、科技含量较少、靠品牌赚钱的公司很多,他们必须降低采购成本,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发展中国家采购。在与美商网合作以前,斯坦利用了17年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采购体系,完成其每年采购额30亿美元中的17%。为了使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迈上一个新台阶,斯坦利决定将这份采购量提高到60%-80%。但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,靠“铺人”去筛选供应商扩大在发展中国家采购份额,会明显地提高成本,因此大面积、大幅度将其采购额拿到发展中国家,不借助革命性工具将意味着短时间内就失去领先位置。这时,电子商务将是最好的选择。
传统企业触网可以基于两种方式:一是自主开发,如SGS在公司内部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,然后将以往地毯式的全球公开竞卖转移到自己网上来;另一个方法就是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,进行深层次的一对一服务。后者非常有代表性,它比较符合欧美公司的风格———战略联盟,而不是小而全、大而全。电子商务如果交给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外包式服务开发,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,技术上可以套装,成功的机率、开发的周期都能有效提高。去年中国出口额的65%以及中小型企业40%的出口是来料加工形式,削减中间环节降低中间费用势在必行。很多国外买家在短时间内将采购直接扩展至中国,用电子商务将是必然选择,因为这种方式成本最低、时间最短。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,这是绝好的机会。
美商网跟斯坦利的合作还给我们一个启示:电子商务离中国企业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遥远。美商网将斯坦利的定单拿到网上,不到一个月时间,就有1700多家中国五金企业上网招标。最后经过筛选,确定了47家中小型企业。可见只要有现实的经济效益,企业还是会积极参与网上竞价的。
但这并不是说,只要有网站,企业就可以开展电子商务了。美商网全球总裁童家威认为: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,必须组织专业队伍与买家合作,共同对卖家进行筛选、指标认定、培训;同时依靠有知名度的信用认证机构、质量认证部门的配合,坚定买家的信心;在目前这个阶段,中国企业要想做电子商务必须靠团队精神,多方共同合作。绝不能光靠一个站点,仅从信息提供上就想单独完成电子商务一系列的工作。一条龙式的、整合式的服务理念,以客户为导向、掺杂许多“水泥”的方式才可能真正地成就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。
童家威认为,BtoB之间的联合不仅是在国内企业之进行,还要将这种模式拓展到其他国家去。由于原来中国出口的销售定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发达国家买家需求,但像斯坦利这样在全球低成本国家采购的跨国企业集团,一般同时从十几个国家采购,且打算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从发展中国家的采购量从17%达到60%,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,同时也要从韩国、马来西亚进口。因此如果想吸引更多的买家,更好地开展合作,必须给买家提供更多选择,将商业模式延伸到其他国家去。